「川普交易」是什麼?
拜登退選,短線似乎成了利好,避險需求在美股盤初拉低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抬升黃金,隨後恐慌退潮,VIX波動指數跌10%脫離近三個月最高。比特幣 新聞 網 「科技七姊妹」走勢分化,特斯拉收漲5.15%,輝達漲4.76%,GoogleA漲2.26%,Meta漲2.23%,微軟漲1.33%,蘋果則跌0.16%,亞馬遜跌0.32%。晶片股普漲,費城半導體指數收漲4%。
首先來解答一個問題,大盤昨天為什麼要上漲?在昨天的分析裡麵,我們給了一個結論,拜登退選,短線對美股是利好,但長線卻是不小的利空。在昨天賀錦麗可能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的消息出來後,川普勝選的機率就從71%下滑到64%,而這也為未來四個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帶來了不確定性。
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川普交易」,川普的政策主要是利好石油天然氣、金融、醫療保健和比特幣等板塊,還有一個特殊的超級巨頭TLSA。 TSLA隻要川普能當選總統,那馬斯克的政治投資就能得到回報,這就有上漲動能,所以後續也不太會伴隨著川普勝選機率波動。
但其他板塊則不同,因為川普即使身為總統,頒布的一些政策也需要兩院進行投票決議,賀錦麗取代拜登,也意味著民主黨至少會保證一院不失,這就會給特朗普未來的政策落地增添諸多不確定性,所以受益於川普勝選的板塊就會受到勝選機率的影響。
事實上,受益於「民主黨獲勝」預期的股票如再生能源、太陽能、電動車製造商、大麻類股票昨天均開始上漲,而「川普交易」如石油天然氣、金融和醫療保健類股票則開始降溫。另外就是川普勝選後,有極大的機率會加大對晶片的封鎖,以及針對中國加徵更多關稅,這可能會使得通膨升溫以及晶片麵臨更多地緣政治風險。上週四和上週五,晶片板塊連續暴跌2天,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川普發表了一係列針對臺灣晶片的演說。
所以,「川普交易」本質我們可以拆成幾部分來看,一種是純粹的概念炒作,像比特幣和DJT這類公司,一類是政策預期的利好炒作,像石油天然氣、金融、醫療保健,還有一類受影響的超級巨頭,例如所有的晶片板塊,被稱讚的TSLA以及被威脅的META,還有後續巨頭麵臨的反壟斷風波。
川普因槍擊成為天選之子後,大盤其實是一直是下跌的,這主要是solana 2025因為,川普的政策對科技巨頭是利空,美股過去一年半的上漲或下跌,主要驅動力就是七大巨頭。川普勝選機率增加,七巨頭就會跌,七巨頭一跌,指數必然就下跌了,而川普勝選機率減少,七巨頭就會漲,七巨頭一漲,指數必然會跟著大漲。昨天大盤暴力反彈,原因就在這裡。
大盤經歷昨日反彈之後,風險已經消失了嗎?很顯然並沒有,因為從熱力圖上看,昨日的反彈還是受到「川普交易」的影響,更多是超級巨頭和晶片因為川普勝選機率的下降迎來了喘息之機。但早在大盤還沒回檔的時候,我們就說過,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並不是美國選舉,而是科技巨頭的財報見光死。
上週公佈財報的三大科技巨頭ASML、TSM和NFLX,不論財報好壞,最終的走勢其實都不算好。盤後則有一家科技公司財報見光死,荷蘭半導體晶片設計與生產商恩智浦(NXPI.US)公佈業績後,盤後暴跌8%,這家公司上季度的營收符合預期,但本季度營收下滑程度超預期,凸顯了公司主打業務受到汽車產業需求放緩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的影響。
NXPI的財報暴雷,再一次印證了現在科技股發財報的,基本上很少能漲。以太坊的簡寫是什麼?我覺得這個消息應該引發大家警覺了,因為NXPI這個業績明顯就是對TSLA績效的預警。目前的汽車產業相當疲軟,TSLA月初公佈的交付數據則下滑了5%,利潤率可能也會受到衝擊,基本麵的情況並不好。昨天馬斯克在twiiter上說, 「特斯拉明年將推出真正有用的人形機器人,但產量會較低,供特斯拉內部使用,並希望在2026 年實現大規模生產,供其他公司使用」,再疊加川普週末對馬斯克的稱讚,TSLA昨日暴力反彈5%,但今晚盤後就是財報了,這一波從低位爆拉了近1倍,市場真的可以永遠不關心基本麵嗎?
TSLA昨天未能突破當前的三角形整理,漲到阻力線附近就偃旗息鼓了,當前股價正處在一種多空平衡的狀態,下一步的方向必然是需要財報才能進行選擇。對於今晚盤後財報的走勢,我暫時不會給出任何結論,單從基本麵的角度去看,這個位置回調的機率極高。
不過,大摩似乎卻給了不同的意見,大摩調查顯示,68%的投資人把AI視為特斯拉未來一年股價的主要驅動力,僅有33%傾向電動車。大摩給了310美元的目標價,較目前價高出26%。馬斯克先前多次提到,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而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當下,ada cardano 幣隨著電動車業務下滑成為共識,投資人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特斯拉的「AI敘事」。
值得注意的是,大摩也指出,現在是時候考慮特斯拉的「宏圖計畫第四篇章」了。大摩上月發布報告稱,預計第四篇章將由人工智慧、機器人、混合計算技術支撐,把特斯拉與馬斯克的其他事業(包括SpaceX、Starlink、X和xAI)聯繫起來,投資者應該為之做好準備。他們認為,這項新計畫的意義可能會因美國大選結果而改變。
先前普遍預期,川普重返白宮之後,美國政府會推出一係列的經濟刺激政策,利好特斯拉等美國本土企業。 NVDA昨日暴力反彈4.76%,據消息人士透露,輝達正在為特定市場開發一款符合美國現行出口管製的新旗艦人工智慧(AI)晶片。消息人士稱,輝達將與其在特定市場的主要分銷商之一浪潮合作,分銷這款暫定名為「B20」的晶片。今年3月,這家人工智慧晶片巨頭推出了「Blackwell」係列晶片,該晶片將於今年稍後量產。其中,B200晶片在某些任務上的速度是前代產品的30倍,例如為聊天機器人提供答案。
CrowdStrike (CRWD.US)收跌13.46%,股價創半年來新低,該股已經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超過30%。受上週發生的波及全球大部分地區的「藍色畫麵死機」事件影響,多家投行下調了CrowdStrike目標價。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那就是麵對黑天鵝來的時候,不能盲目的抄底。
上週五CRWD盤前暴跌18%的時候,很多人覺得跌幅差不多了,所以紛紛衝進去抄底了,以週五的收盤來看,似乎結果不錯,但如果上週五沒跑掉,昨天這一波13%的跳水,可能就是巨大衝擊了。很多人隻看到CrowdStrike已經修復了藍屏的BUG,但卻忽略了接下來麵臨的賠償問題。
回到大盤,昨天股指迎來反彈,應該算是在預期之中,因為大盤畢竟已經五連陰了,不少巨頭都是連跌7天,短線炒作下拜登退選,來一波死貓跳,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走勢。納指昨天雖然那麼強勢,但最終卻沒能站穩5日均線,上方18238的強阻力線也沒能突破反轉。
納指當前應該更多是在18,000附近震盪,等待科技巨頭的財報,然後根據財報選擇進一步的方向。今日盤後GOOG和TSLA兩大巨頭公佈財報,一旦業績都暴雷,那昨天的反彈就變成了頭肩頂的右肩反彈,或者說是連續暴跌後的死貓跳反抽,所以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先看看業績基本麵再說。
摩根大通交易部門美國市場情報主管安德魯-泰勒(Andrew Tyler)在給客戶的一份說明中寫道,他預計積極的財報催化劑將使標普500指數擺脫低迷,尤其是分析師對所謂的「七巨頭」業績的預期預示著「又一個豐收的季度」。這些公司第二季的獲利預計將年增約30%。在標普500指數在經歷了上半年的飆升後開始走低之際,樂觀的企業業績將成為美股亟需的驅動力。
在投研策略上,市場目前正麵臨進入季節性疲軟期的壓力,同時圍繞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加劇波動性。估值過高,尤其是科技股的估值過高,也令投資人感到擔憂。
根據高盛經紀業務數據,截至7月19日當週,對沖基金的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都有所減少,延續5月以來減持的趨勢,對沖基金拋售美國股票的速度為2021年1月以來最快,希望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現金為王」。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首席投資長Lisa Shalett則進一步表示,降息預期、殖利率曲線陡峭化、美元走軟以及獲利成長擴大到非「七巨頭」公司,美股板塊輪動料將持續。
共和黨在11月獲勝的前景可能會喚起小型股的“動物精神”,但基本麵仍不支持追逐小型股,因為走勢可能不可持續。相較於小型股,更看好大盤股的抗跌性。大盤股、優質週期股是摩根士丹利的首選。
推薦金融、能源、工業、航太/國防、精選發電/電網基礎設施和住宅REITs。正所謂冰火兩重天,昨天美股漲勢如火如荼的時候,亞洲科技股卻麵臨了疫情以來最嚴重的一波拋售潮。
上週,在AI熱潮有所降溫、美股科技股集體回檔的背景下,亞太科技股集體重挫。週一,亞太科技股延續跌勢,彭博編製的亞太半導體指數下跌3%,勢將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嚴重的四日跌幅。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onathan Garner表示,亞洲科技股目前看起來“超買且昂貴”,是時候“離場觀望了”。報告下調了亞洲科技股的評級,並將包括臺積電、SK海力士在內的AI概念股從重點推薦名單中剔除。
但有趣的是,在大摩唱空亞洲晶片股的時候,景順基金卻發文看漲美股晶片股。景順表示,從市場角度而言,初步的回檔可能是近期投資狂熱過後的「健康喘息」。儘管人工智慧泡沫有一天或許會破滅,但短期內不會發生。目前人工智慧泡沫仍有很大的膨脹空間。現時,美國人工智慧相關股票的估值保持高企,但估值合理,而且可能進一步上升。市場對人工智慧的樂觀情緒將有可能重現,並在明年進一步推動美國股市上漲。
這其實是一種背離走勢了,亞洲科技股,尤其是韓國和臺灣的晶片股,如果提前崩盤,那基本上可以宣告美股晶片板塊很快也會有重大回調,那美股也會被傳導。韓國和臺灣是晶片板塊的風向標,而晶片則是美國經濟和標普指數的風向標。很難想像,一旦亞洲晶片股集體回調,美股晶片股會維持逆勢暴漲。
最近關於信用卡消費的一個數據值得我們警惕,在聯準會過去兩年間進行了近十次升息行動後,美國人購屋、購車或信用卡借貸的成本,都已達到了數十年來的最高水準。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23年美國消費者支付的抵押貸款利息總額比去年增加了14%。其他類型的消費債務,如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利息則激增了50%。這種局麵在今年以來其實並沒有任何改觀。
聯準會在6月議息會議的點陣圖中僅預計年內將降息一次,而許多美國家庭目前已經花光了在疫情刺激階段積攢的大量現金。雖然過去一年通膨已明顯緩解,但幾年來比平常更快的物價上漲速度,已在客觀上令美國消費者的負擔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正依賴信用卡消費,它們正逐月增加了信用卡的借貸規模。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美國信用卡餘額已增至了1.1萬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僅次於去年第四季度的第二高水平,這已造成越來越多的借款人未能按期還款,尤其是那些債臺高築的借款人。聯準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信用卡帳戶的拖欠率超過了3%,是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在幾乎或完全刷爆信用卡的借款人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信用卡餘額出現拖欠。
美國經濟是不是真那麼好,不太好評價,畢竟我們的結論很多時候是靠經濟數據和指標,而這些數據都是可以先造假後修正,所以我們預判美國經濟要衰退的結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消費板塊的崩盤,還有信用卡壞帳的增加,這些都是警訊。在接下來的財報季,建議大家還是盡量遠離消費股。